保保駕到solo · 一年前1031 人看過
大家好,我是錢多多,搞錢小能手~
最近在微博看到一個話題:
基金虧了死守會回本嗎?
(來源:新浪財經微博截圖)
看得出來,這段時間的大跌給不少人留下了慘痛的陰影。
已經有人準備學習先輩的長征精神,開始做長期艱苦奮斗的準備。
但這事放到買基金上真的行得通嗎?
死守基金,真的能漲回來嗎?
真有用的話,又需要多久呢?
死守能收獲上漲的彩虹嗎?
作為投資者,虧損總是不愿意見到的。
就像股神巴菲特投資的兩條準則:
第一、絕對不要虧損
第二,千萬別忘記規(guī)則一
但市場漲漲跌跌,虧損總是難免的。
那怎樣才能做到巴菲特說的“絕對不要虧損”呢?死守可以嗎?
多多先告訴大家個好消息:
基金死守真的可以回本,而且大概率能掙錢。
根據易方達基金給的數據(以主動型基金為例):
如果持有期太短,1或3個月,不虧錢的概率就像拋硬幣,50%左右;
當持有期提高到3年,不虧損概率已經顯著提高到了80%;
持有5年時,不虧損概率超過了90%,
持有6年以上,不虧損概率為96.3%;
也就是說,不管你啥時候買,只要持有時間足夠長,不僅不會虧錢,還會賺錢。
在金融發(fā)達的美國,著名經濟學家伯頓·馬爾基爾也做過一個類似的數據回測。
(來源:伯頓·馬爾基爾的研究)
持有1年以內時,年化收益波動在-26.47%到52.62%之間;
持有5年以內時,年化收益波動范圍縮小為-2.36%到23.92%之間;
持有10年以內時,收益基本不會出現負數;
所以,堅持或許真的能收獲財富!這大概是對普通投資者最友好的答復了!
那為什么長期拿著能回本,還大概率賺錢呢?
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,搞懂下面兩個點就明白了:
① 基金的背后是企業(yè)
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基金,我們最終買的都是能夠不斷貢獻GDP和創(chuàng)造收益的企業(yè)。
只要企業(yè)能夠創(chuàng)造收益,就意味著企業(yè)的價值能夠增加,對應基金的價值也能增加。
據國內有關機構研究數據:
1995-2014年20年的時間跨度里,我國全部企業(yè)的ROE(凈資產收益率)保持著年均10%左右的水平,同期所有上市公司則實現了年均12%以上的水平。
換句話說,如果能買下所有的上市公司,價值就能按12%增長。
但現實中,股價的增長卻并沒有像公司價值增長那樣走出一條上漲的曲線,甚至在很長的時間里不漲反跌?
別急,這就來說第二個點。
② 價值回歸需要時間
正常的邏輯里,企業(yè)盈利,股票價格就應該增長。
但市場并非總是有效。
大多數時候,市場都處于比較溫和的狀態(tài),漲漲跌跌,橫盤震蕩。
而股票價格的上漲往往在一瞬間就完成。
以美國標普500指數為例,近十年的漲幅高達207.83%(數據來源:wind,2010.9.9-2020.9.9)。
但你不要以為它是每年漲10%,保持均衡,它的大部分漲幅就來自其中的20個交易日。
如果錯過,那最終的收益也就只有26.02%。
在這里,多多也強調一下:
不要企圖通過擇時在股市發(fā)家致富,沒有誰能預測市場。
(來源:dbbqb)
那么價值回歸需要多長時間呢?
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回答過這個問題:一般來說3年以內,最遲6年。
總之,只要企業(yè)沒問題,基金沒問題,那老老實實拿著就是最好的策略。
多多給分享兩個成功案例吧!
今年基金年報披露的時候,有個叫“季占柱”的個人投資者引起了廣泛的關注。
從2008年起,季占柱買入富國天惠約183.74萬份,到2020年報,季占柱仍持有富國天惠約183.74萬份。
2008年買入時,花差不多200萬,12年后,賺了差不多1400萬。
豆瓣上有個網友分享了其朋友母親買基金的經歷。
基金底倉8.5萬,已經變成了139萬。
(來源:豆瓣)
也許持有路上會坎坎坷坷,但堅持是大概率能收獲上漲的彩虹。
死守不是唯一的、最好的策略
盡管拉長時間來看,我們買的基金大概率能掙錢。
但這之前,在挑選基金上做好下面這些事,上漲的彩虹也許提前到來。
基金規(guī)模適宜
太小,基金公司配置資源少,太大,基金經理操盤保守,難有超額收益。
巴菲特管理的資產越來越大之后,其收益明顯不如早期動輒30%、50%的收益高了。
我建議選擇的規(guī)模是10-100億。
成立時間長一些
運行時間越長的基金,說明越穩(wěn)定。
最好是能穿越了一個牛熊周期,更能看出一只基金在不同市場情況下的表現。
建議起碼3-5年以上。
歷史投資業(yè)績好
先強調下,歷史業(yè)績不能完全代表未來。
但歷史業(yè)績優(yōu)秀的基金,總是更令人信任的。
在挑選的時候,優(yōu)先看5年期、3年期業(yè)績排名,然后是1年期、6月、1月。
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權重進行數據化,然后挑出其中排名靠前的選手。(相關的數據可以通過天天基金獲取)
(來源:dbbqb)
基金經理更換頻率低
就像一個公司的員工,流動率越低說明穩(wěn)定性越好。
基金經理的更換頻率也是如此。
一只頻繁更換管理人的基金,不免讓人懷疑公司是不是有啥問題。
對基金經理的理解
主動型基金與管理人的風格有很大關聯。
往往對人的考察比較困難,不過天天基金網上根據從業(yè)時間、業(yè)績表現有一個多維度的評分,可作為參考。
(來源:天天基金截圖)
除了在下手之前要有足夠的慎重,做好相關的篩選,在死守的過程,也不是無事可做。
還記得多多之前講的懶人投資方法——定投嗎?
設定每周/每月/每季度,一個確定的時間點,投入一筆錢。
這是最簡單的基金投資方法。
而在出現虧損,或市場下行的時候,更應該堅持,甚至多買,這樣可以降低持有的成本。
一旦市場回暖,賺錢的機會就能提前出現。
賺錢不易,希望大家都能在堅持中,收獲上漲的彩虹!